2016年,建筑業資質改革邁出實質性步伐,被業內稱為“驚天之變”。
一方面,以“淡化企業資質,強化個人執業資格”為改革方向、以“輕審批重監管”為管理理念,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于2016年連續發布了《關于簡化建筑業企業資質標準部分指標的通知》、《關于啟用全國建筑市場監管公共服務平臺的通知》、《“對取消8個工程設計專項資質征求意見”的函》,并在浙江、甘肅和安徽三省開展建筑業企業和工程監理企業資質“智慧”審批改革試點。從這一系列政策可以看出,建筑資質審批將逐步強化“人”的作用、強化“業績”的作用,對行業的管理,也將由事前審批向事中、事后監管逐步轉變。
另一方面,資質改革給建筑業帶來的直接影響,是讓傳統掛靠模式失去了生存的土壤。業內人士都知道,傳統建筑企業的擴張,往往建立在資質掛靠模式的基礎之上,被掛靠企業長期以收取“管理費”的形式生存,不僅造成了項目管理的混亂,給質量安全帶來了隱患,而且被掛靠企業本身管理能力逐步蛻化,核心競爭力隨之喪失,不利于企業的長遠發展。資質改革強調以市場化為導向,追求規范化發展,為行業企業長遠發展凈化了生存的土壤。
從建筑業企業的角度來看,資質改革帶來的最大利好,是行業發展秩序進一步規范,真正有實力的企業將脫穎而出,建筑業企業品牌化發展的時代正在到來。在“十三五”期間,把握好這一大趨勢,積極順應改革潮流、加快轉型步伐,企業才能在未來競爭中勝出。